薄壳和平蛤

Clementia vatheleti   Mabille
   

  195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贝壳大型。略透明、壳质脆,长度和高度几近相等。壳顶靠近贝壳中央部,略靠前方。由壳顶往前方略弯曲、往后斜长,前后相交几成90°角。贝壳前、后端均圆、腹缘亦圆、弧形。如果从贝壳前端至后端划一直线,可以明显看出贝壳上半部比下半部小,上半部呈三角形,下半部呈圆形。壳面灰白色,新鲜标本贝壳常染成棕锈色。同心生长纹极细密,排列不规则,从壳面可见到该蛤在不同生长期留下凹凸不平的生长纹。小月面很大,占据从壳顶到前端的位置,但界线不清,小月面上有与壳面生长相衔接的纹;楯面略凹且界线不明,韧带黄棕色、较短。
贝壳内面白色,壳缘锐薄。铰合部窄,其下缘略弯曲,齿式简单,左壳前主齿薄而高、距中央主齿远,中央主齿大,与呈薄片状的后主齿并列呈斜向排列;右壳前主齿薄而高、与大的中央主齿紧相邻、后主齿距离远、斜向韧带脊,分叉。前闭壳肌痕长,后闭壳肌痕清楚,外套窦宽且深、指向贝壳中央,先端尖。
测量(mm)
壳长 壳高 壳宽
83 78 46 (山东青岛)
80 69 45 (山东乳山)
67 58 39 (山东烟台)

生物学

生活习性与地理分布 生活在潮问带下部至数米深的泥沙质海底,营埋栖生活。动物体水管较长,潜埋很深,可达30cm,标本采出后,贝壳完全被泥包被。
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
国仅在北部沿海如山东(烟台、青岛、石岛)、河北(昌黎、北戴河)、辽宁(夏家河子、菊花岛)等地有分布

分类讨论

讨论 Fischer-Pierte和Vukadinovic(1972)指出,Preston(1914)定的Clementiaannandalei新种,贝壳长17mm,是本种的年幼个体,他们在叙述这一种时还刊出5幅照片,其形态与我们的标本酷似。Mabille 1901年描述的标本长68—77mm、高65—72mm;Jukes—Browne 1913年描述的标本长73、高68mm,而Kuroda和Habe 1971年在日本相模湾描述的标本长69.3mm、高69.0mm。我们在山东青岛采到的一枚死壳长96mm、高84mm,是这一种的最大型记录。